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手 機:17898826917
郵 箱:40045692@qq.com
Q Q:40045692
地 址: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國順路936號5幢
我國微塑料污染在全球處中低水平
????????你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
????????8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飲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報告,呼吁對大自然中的微塑料及其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開展更多深入研究。
????????微塑料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
????????其實不止海洋,從海洋到陸地、赤道到兩極,無論土壤、水系、空氣,或魚類、貝類等食物和飲用水,都有微塑料被檢出。
????????目前,凡是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虮∧ぜ纯杀徽J定為微塑料。微塑料對海洋生物影響和危害研究直接推動“禁止向化妝品中添加塑料微珠”等法規的出臺。
????????我國于2007年起組織開展全國海洋垃圾污染監測工作,并于2016年開展了微塑料試點監測。近幾年,我國海洋微塑料研究進展加快。不過,針對微塑料這一新興環境事物,分布范圍到底有多廣?對人體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相關研究和數據極其有限。
????????近日,新京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黨委書記王菊英。她表示,目前科學上尚無證據表明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但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
????????微塑料問題備受關注
????????來自何處?
????????一部分是原生微塑料。主要來源于合成紡織纖維脫落、合成橡膠磨損、道路標記材料、日用化學品塑料微珠等。
????????另一部分是次生微塑料,是較大的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小塊塑料。其中80%來源于陸地,如垃圾填埋場管理不善、污水排放、塑料加工生產和運輸、農用薄膜等;海洋來源主要包括漁業和水產養殖活動的廢棄漁具,船舶、海上作業平臺的生活垃圾等。
????????如何治理?
????????●建議完善微塑料防治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建立國家層面的聯防聯治機制,將近岸海域和入海河流的漂浮垃圾打撈、攔截工作納入統一的防治工作機制;
????????●減少原生微塑料、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產和使用,推動廢棄漁具和廢舊農膜的回收等;
????????●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
????????食物中含量?
????????●海鹽 微塑料含量最高為681個/每千克
????????●德國的啤酒 微塑料含量高達150個/升
????????●蜂蜜 微塑料含量最高達400個/每千克
????????微塑料在環境中幾乎“無處不在”
????????新京報:微塑料從何而來,分布在哪些區域?
????????王菊英:研究發現微塑料廣泛分布在海洋和陸地的各個環境介質中。海洋環境中,從近海到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水體到深海沉積物,都有微塑料的檢出。微塑料還廣泛分布在陸地土壤、陸地水系和室內外空氣,以及魚類、貝類等食物和飲用水中。
????????環境中的微塑料,一部分是原生微塑料,是人類有目的制造的小塊塑料,主要來源于合成紡織纖維脫落、合成橡膠磨損、道路標記材料、船舶涂料、日用化學品塑料微珠等。另一部分是次生微塑料,是較大的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小塊塑料,其中80%來源于陸地,如垃圾填埋場管理不善、污水排放、非法傾倒垃圾、塑料加工生產和運輸、農用薄膜等;海洋來源主要包括漁業和水產養殖活動的廢棄漁具,船舶、海上作業平臺的生活垃圾和維修廢棄物等。
????????新京報:目前研究分析顯示,微塑料普遍存在于哪些食物中?量有多大?
????????王菊英:啤酒、食鹽、蜂蜜和海產品中微塑料被普遍檢出。每千克海鹽含微塑料顆粒最高為681個,德國的啤酒中微塑料含量高達150個/升,每千克蜂蜜中微塑料含量最高達400個。
????????新京報: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危害多大?
????????王菊英:微塑料因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可能吸附大量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被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攝食后,隨著食物鏈傳遞到更高的營養層級,進而影響到其他各類海洋生物,并可能危害到人體健康。但人體攝入的微塑料進入消化系統后會很快排出體外,目前科學上尚無證據表明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但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
????????我國微塑料污染在全球處中低水平
????????新京報:針對微塑料,我國何時開始研究,都做了哪些研究?
????????王菊英:根據文獻統計,2014年起我國針對微塑料研究的學術論文快速增長,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調查監測、檢測和表征方法;污染特征與源解析;降解及表面變化;環境遷移行為與預測模型;生物積累、毒性效應和生態安全;與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健康風險;污染管控、治理與政策法規。
????????近年來,海洋微塑料研究進展加快,科技部2016年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微塑料監測和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技術研究”項目,編制《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程(試行)》,并應用于監測業務體系;初步揭示沿海微塑料分布規律及在重點河口區的輸運機制;探索建立塑料垃圾入海量預測模型,初步回應了西方學者關于我國是全球192個沿海國家陸地進入海洋塑料垃圾最大源頭的估算結果。
????????2015年以來,國家基金委資助了20余項海洋微塑料的研究項目。研究結果發現,海洋微塑料廣泛存在于我國岸灘、河口、近海和生物體中。相關研究工作已從我國河口、近海等管轄海域拓展到大洋、極地及深淵等國際海域。
????????新京報:我國微塑料污染處于什么水平?
????????王菊英:《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渤海、黃海、南海海域4個監測斷面表層水體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為0.42個/立方米,與全球已發表的同類研究結果相比處于中低水平。
????????微塑料的生態危害尚有較大不確定性
????????新京報:針對微塑料我國采取了哪些監管手段?監管力度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平?
????????王菊英:盡管當下我國還沒有控制海洋塑料污染的專門法律法規,但很早就有相關立法涉及塑料垃圾問題。如1995年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0年的《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知》(禁塑令),2007年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限塑令),2007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09年通過發布的《循環經濟促進法》以及2012年的《清潔生產促進法》。
????????近年來,在法律和政策方面,通過健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出臺“水十條”“土十條”,實施“河長制”“灣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開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和渤海綜合治理行動,發布“禁廢令”,提升固體廢物處理能力,構建了陸海統籌的綜合防治體系。
????????國際合作方面,建立了中日海洋垃圾專家對話平臺,發布了中加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的聯合聲明;我國還積極參與G20、TEMM、UNEPWPAP、IOC/WESTPAC、COBSEA、PICES和APEC框架下海洋微塑料問題合作和研討。
????????新京報:目前微塑料監管存在哪些難點和阻力?有哪些亟須突破的地方或者補齊的短板?
????????王菊英:國際學術界針對海洋微塑料這一新興環境問題,仍有一些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
????????首先,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的海洋微塑料監測分析方法,導致不同的研究結果間不具可比性。其次,不同研究對塑料垃圾排放量的估算結果差異巨大,尚未準確掌握塑料垃圾入海通量。同時,微塑料是否對海洋生態環境具有嚴重的生態危害尚有較大不確定性,探究微塑料的人體健康風險仍十分緊迫。
????????另外,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遷移受到塑料成分、大洋環流、生物攝食、海底地貌和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影響,微塑料遷移路徑和機制有待探明。
????????應加強防治宣傳,減少使用塑料制品
????????新京報:目前社會對微塑料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公眾需要做些什么?
????????王菊英:微塑料目前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應避免引起公眾過度恐慌,人體攝入的微塑料進入消化系統后會很快排出,目前科學上尚無證據表明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另一方面,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有待提高,建議加強微塑料污染防治宣傳教育,避免隨意丟棄塑料垃圾,減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推進垃圾分類等環?;顒?。
????????新京報:下一步,針對微塑料監管和治理,有哪些重點舉措?
????????王菊英:監測方面,掌握我國近海塑料垃圾的來源和輸移通量,強化關鍵海域調查和監測,摸清我國海洋微塑料的分布和歸宿。治理方面,建議修訂完善微塑料防治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國家層面的聯防聯治機制,將近岸海域和入海河流的漂浮垃圾打撈、攔截工作,漁港、碼頭的生活垃圾和廢棄漁具和海灘垃圾的清理工作,納入統一的防治工作機制;推動塑料產業升級,減少原生微塑料、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產和使用,推動廢棄漁具和廢舊農膜的回收等;加強微塑料污染防治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
????????新京報:目前迫在眉睫或者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
????????王菊英:要全力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以及“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對農村垃圾非正規堆放點、入海河流漂浮垃圾、濱海旅游區、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活動開展專項整治,從源頭消除上述區域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污染隱患。
????????新京報:微塑料問題是否引起了國際社會普遍重視,做了哪些工作?
????????王菊英:微塑料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關注。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將微塑料污染列入環境與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二大科學問題,成為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環境問題。
????????2019年6月,G20領導人《大阪宣言》提出2050年實現海洋塑料垃圾零排放的愿景??傮w來看,國際社會針對海洋塑料的治理行動日益活躍,將在全球和區域層面構筑新的國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