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角力,樹脂聚合物打破鋰電池技術瓶頸
電力的出現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化的高潮,也是人類歷史自18世紀以來世界上發生的三次重要的科學革命之一,對于后來的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現如今,工業生產、交通、航天、醫療、互聯網皆是離不開電力的支持。
為了應對設備在不能時刻保持與電網相連結的狀態之下也能實現其正常運作,電池的概念被逐漸發揚光大并在近代迅速成長,鋅銅電池、鋅汞電池、碳鋅電池、鐵鎳電池、錳鋅電池等等都是電池發展至今留在歷史中的足跡,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對電池性能的要求也隨之提升,鋰電池、硅電池又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作為目前頗受歡迎的一類電池,鋰電池展現出超越“前輩”的良好表現,自上世紀60年代出現便迎來了科學界的廣泛看好,為平衡電池的體積與儲存量的難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尤其是在近年來電子設備的遍地開花,以及新能源動力概念的興起的情況之下,鋰電池門類下的品種不斷增加,其應用領域也日益擴大。
鋰電池具有單體電池電壓高、比能量大、儲存壽命長(高達10年之久)等優點,但是也存在電壓滯后、安全性差、成本較高等缺點。其中,安全性上的短板對于鋰電池而言較為致命,通常鋰電池存在發生電池炸裂等安全隱患,且需要線路保護,防止過充過放電等問題。
使用新型聚合物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
目前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在多次充放電之后會形成鋰枝晶,并引起電池的壽命縮短、出現 熱點及短路,而隨著鋰枝晶的增大,就容易刺穿電池的內部結構,導致電極與電解液發生化學反應,引發安全事故。
不久前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工程師開發出了一種固體聚合物電解質,用以幫助制造商生產可循環、自我修復的商用電池。這種電解質可以實現電池受損后的自我修復,且可在不使用刺激性化學物質或高溫情況下循環使用。
研究人員此前嘗試過使用陶瓷及聚合物等固體材料來作為電池的電解質使用,但是效果均不理想,以交聯形成的橡膠鋰導體的網狀聚合物鏈來產生固體電解質延緩枝晶就是其中一次嘗試,研究表明,這種方法使用的材料結構復雜,受損后無法恢復、愈合。
而此次則選擇的一種新的網狀聚合物電解質,它可以進行交換反應,并交換聚合物鏈,在加熱過程中,其導電性和剛度逐漸增強,降低枝晶的產生,而受損后又能分解,并再度構成網狀結構,達到循環利用的目標。此外這種材料在環保方面也頗具意義,在室溫之下可溶于水。
研究人員檢測新材料導電性,認為其有潛力成為有效的電池電解質。但是,想要達到與目前使用電解質的同等性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在聚合物中加入一種非常特殊的化學物質和一種非常特殊的動態鍵。我們認為,這一組合可以重新調整,通過加入很多其他化學物質,調整傳導性和機械性能。”研究人員表示。
全樹脂電池發展潛力看好
同樣的與鋰電池相關的消息還有近日日本三洋化成工業宣布其子公司將開始建造工廠,計劃明年開始量產全樹脂電池。
全樹脂電池不以金屬作為電極,而是將樹脂作為其材料和結構的制造原料,是一種制成的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通過使用含有電解液的凝膠狀樹脂將鋰等電極材料進行包裹,來作為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這種的新的設計方式大大簡化了電池結構,在其負極活性物質、正極活性物質、電解質、集電體導電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據悉,這種全樹脂電池的電池容量可達到傳統電池的2倍以上,續航能力得以優化,其生產成本也較一般的電池而言降低了至少20%,并且安全風險顯著降低,即使是使用外力對其進行破壞、切割也不會引起起火,另外得益于樹脂的可塑性,該電池在形狀上也具有較高的自由度。
根據預測,這種全樹脂電池的需求潛力和市場潛力都非常大,未來有望運用于電動汽車(EV)及固定式蓄電池等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這種電池也許有望被廣泛使用。
結語:電池技術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家族。在眼下科技飛速發展,新產業、新領域不斷崛起,相應的也對已有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如此,在倡導使用清潔能源的當下,電池技術對于擴大電能的使用領域也有著頗為重要的意義。電池技術在未來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其作為科技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將繼續打破技術瓶頸,向上突進。